(资料图)
光明日报北京6月26日电(记者靳昊 通讯员童文琦)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情况及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和涉毒次生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法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其中2022年降至3.7万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73.38%,较2018年下降62.75%。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3席,反映我国禁毒斗争主战场仍在西南,华南地区作为毒品入境流转地,华东、华中地区作为毒品集散消费地,案件量仍然较大。
李睿懿指出,国内规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重点省份制毒活动持续大幅萎缩,制毒犯罪逐渐呈现地域分散化、规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点。同时,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突出,“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式犯罪手段逐渐成为毒品贩运的新常态。
“近五年,随着我国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断加强,毒品消费市场持续萎缩。”李睿懿介绍,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分别下降92.16%和82.43%。
各地法院强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深度参与禁毒综治工作。贵州法院建立并不断扩容法院禁毒法治宣传师资库,湖南法院注重发挥法治副校长的禁毒宣传作用。南京法院牵头与公安、检察、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会签协议,保护青少年免受“上头电子烟”侵害,合力斩断新型毒品传播链。
《光明日报》(2023年06月27日 10版)